(一)礼仪 婚嫁 嵊泗的婚俗,先“过书”订婚,后“好日”(结婚)。婚礼前一天,男家由“帮衬”将鱼肉、酒等礼物送到女家,在女家吃半餐(称“半餐头”)带回部分嫁妆返回。晚上,男家要办“龙聚饭”,女家要办“开面酒”。迎亲日凌晨,男家要进行“相喜”。花轿临门,女家要“开门纸包”。新娘由兄弟抱上轿。上轿后,女家泼水,意为“嫁出去的女,泼出去的水”。新娘抵夫家即行拜堂,一拜天地,二拜高堂,夫妻对拜。随后,由“挈郎囝手捧花烛,引入洞房。是夜闹新房,有“三日呒大小”之俗。
生育 嵊泗俗称妇女怀孕叫“担双心”。孕期,娘家要送装有必备的黄鱼鲞及红糖、鸡蛋、桂圆等滋补品。孕妇临产,娘家要送包括�儿穿戴的催生衣,用布包扎牢,从窗户抛进房内床上,以测生男或生女。新生儿降世后,有“吃头口奶”之俗,须由亲眷邻里中健康青年妇女来喂。婴儿满月,外婆家要挑满月担,有产妇催奶食品和婴儿穿戴衣物。姨姑舅母等亲眷送“十字线”、银锁、铜锁等礼物。还给婴儿剃满月头,办满月酒。
寿诞 寿诞俗称做生、做寿。30岁为头寿,60岁为大寿,70、80岁尤甚。有“四十不做生,做九不做十”的习俗。做生时,已嫁的女儿要挑寿担,其他亲戚也送寿礼祝贺。寿礼有“四色”、“八色”。四色为高(糕点)、桃(寿桃馒头)、祝(大红寿烛)、寿(长寿面),八色另加玉(猪肉)、堂(红糖)、富(烤麸)、贵(桂圆荔枝)。做生时,先祭祖,再设宴酬宾客。父母到66时,女儿需煮66块肉送给父母吃,称“吃六十六块肉”,祝其健康长寿,古有“六十六,阎罗大王请吃肉”之说。
丧葬 嵊泗丧葬有做寿坟、送终、穿寿衣、报丧、守灵、吊仪、丧服、入殓、开吊、上饭、堂祭、出殡、路祭、祭祀山神土地、入穴、烧草、吃羹饭、做七、做百日、做周年等一整套礼仪。旧时,渔船又小又旧,风浪频生,渔民海难,时有发生。海岛历来有为海难者特有的丧葬礼俗——招魂。招魂在夜间涨潮时举行,在海滩搭起醮台,供奉代作海难者的草人,焚香燃烛,唤海难者灵魂回家,后把草人穿上亡者生前衣服入棺、安葬。
(二)时节 过年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为过年,庆典之礼最为隆重,而且把旧岁最后几日和新春开始几天相连,作为完整的节日,以年三十为中心,以“十二月开外”到“正月十外”,故有“廿三祭祭灶,廿四掸掸尘,廿五、廿六椿点心,廿七、廿八勿走勿是过年人”之俗语。 春节 为正月初一。渔民照例不出海,清晨起床放爆竹,称“开门炮”。人人穿戴一新,相互拜年,小孩向长辈拜岁。祭拜祖坟,谓“拜坟头岁”。进庙礼拜,谓“拜菩萨岁”。早餐吃红枣年糕汤或桂圆年糕汤。初一这天不动刀、不打骂、不出恶言、不吃稀饭、不扫地。
老鼠娶亲 相传东海龙王请修炼千年且本领高强的鼠王守卫东海大门,并将龙女嫁之。正月初十,鼠王率队迎娶龙女。到五龙岙门口遇海妖作崇,即令海鼠放下花轿,护送龙王返回龙宫,自己与海妖搏斗。海妖重伤逃窜,鼠王因用法力过度化为巨大石鼠,花轿也在五龙会城门口海面上化作石轿。从此,岛上百姓把正月初十定为老鼠娶亲,海龙王嫁女日。每到这天晚上,岛上、船上点燃灯火,把食物分撒在岛上、船上和海上,焚香燃烛,祈祷神鼠和龙女保佑海山平安。
元宵 元宵节是因一年的第一个(元)月的十五日之夜(宵)而名之。海岛渔民除了吃汤圆,还以灯会以示庆贺。元宵节也叫灯节,旧时多自制灯笼,或悬挂屋檐,或提灯外出游玩。是夜,还有舞龙灯,龙船灯、鱼灯、虾灯、蟹灯。渔民将船上的渔灯一齐点亮,五光十色,满港见灯。
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。这天,渔家让出海投入乌贼汛生产的亲人喝上一顿老酒,吃上一餐“江豆”煮的糯米饭。“端午(五)请菩萨,端六发乌贼”,是嵊泗渔民对端午节的独特理解,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节俗。端午节要喝雄黄酒,用雄黄酒涂沫儿童面颊耳鼻、喷洒墙壁床帐,家家户户门前挂菖蒲和艾,用以驱瘟避毒除邪气。
六月六 每逢农历六月初六这天,海岛渔家总要把孩童赶到大海,说是“六月六,黄狗猫浆浴”。随着岁月的流逝,成为嵊泗海岛一种特有的节俗。渔民有“爱子贱子,以猫狗喻子,以保子长寿康健”之俗,即使平日对子女再溺爱,再娇宠,到六月初六这天,非要把小儿赶下海沐浴不可,让小儿自动熟悉海上游泳技巧,以供日后立身创业之需。 八月十六 嵊泗以农历八月十六日为中秋节,此俗源自宁波沿海。相传南宋时,在朝为相的史浩有一年八月十五返明州(今宁波)与亲人团聚,途中因故到次日才赶到。于是一家人重设供品祭月,共度佳节。从此,浙东沿海都以八月十六当中秋节过。嵊泗渔民十分重视八月十六团圆节,青年渔民总要带月饼、补酒,携妻儿上岳母家贺节,岳母家也款待女婿一家,但不留宿。返家后,夫家仍要设酒赏月吃月饼,此俗至今不衰。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,俗称重阳节,嵊泗渔家过重阳节主要节俗特征是敬老。节前,岛上无论年少年老的女婿及未成亲的“生头女婿”,早就操办礼品,多是老酒和包子,包子上要盖上吉祥红印,夫妻双双携儿女挑往岳母家,俗称挑重阳挑。嵊泗渔民重阳节敬老的节俗,既体现传统美德,又表现出海岛渔民豪爽重义的性格。
(三)佛节 浴佛节 嵊泗浴佛节一为结缘,二为放生。浴佛节结缘,有结来世缘,结善缘,结良缘(姻缘)、结寿缘等,每逢浴佛节,海岛福泉庵里佛像前,求缘者终日不绝,香火旺盛。浴佛节放生,则是人们的一大善举。许多善男信女,或是悉数拿出家中活的鱼蟹,或是从摊贩处购得活海产,尽数放归大海,谓“是日放生一命,能较平日作十万功德。”
观音会 嵊泗各岛,每逢观音菩萨二月十九出生日、九月十九出家日、六月十九得道日,无论是佛门还是善男信女,都聚集庙堂举行纪念、享祀活动,俗呼观音会。一年中三次观音会,以二月十九观音诞辰之会最为隆重。人们骈集殿庭炷香焚烛,或施佛前长明油灯,以保安康;或供献锦绸长幡,以求子得子;若如愿得儿女,于观音座下,皈依寄名,以保康健。
地藏节 农历七月三十日为地藏节。每年此日天色将暗,渔家屋檐下,门框上都插上香,人们手持一大束点燃的香,宅前屋后,大路小巷,井边树下,见缝就插,俗呼“插地上香”。岛上的地藏节俗,还有求法水治眼疾之举。俗传地藏王菩萨平时双眼合闭,到七月三十日才睁开眼睛,观光大千世界。海岛多风沙,渔民患眼疾较普遍,其亲人祈求地藏王菩萨布施法水洗眼,可使渔民双目明亮。
祭灶节 在渔民心目中,灶神是受一家香火,保一家康泰、察一家善恶,奏一家功过的“灶君菩萨”。每逢农历十二月廿三,渔家都备有红球、白球、麻球、油枣、白交切、黑交切、寸金糖、脚骨糖等八种祭灶果,待晚餐后,把祭灶果一一供于灶君菩萨神像前,焚香燃烛,供奉一碟炒黄豆,为灶君菩萨坐骑备草料。祭毕,焚烧纸马和灶神旧像,尔后换上新的菩君菩萨神像。
(四)信仰 海龙王信仰 海岛渔民信仰海龙王,主要有龙敬畏和扬龙威之俗。渔船海上遇风暴时,渔民跪在舱面上叩头祈祷,求龙君保佑人船无恙。渔民对自己所居住岙口港门的一石一土,不仅自己不轻易采挖,而且也不让他人随意采挖,以保岛岙的“龙脉”。每季渔汛开始,渔船聚集,要举行祭龙王仪式,船老大领着渔民朝大海港跪拜叩头,祈祷海龙王保平安,送丰收。因海龙王信仰,龙崇拜、龙风俗也随之渗透到祖祖辈辈渔民的思想意识,文化现象和生活习俗。
天后信仰 嵊泗天后信仰习俗源自福建的妈祖信仰,随福建渔民传至嵊泗。嵊泗渔民称妈祖为天后娘娘或娘娘菩萨,称妈祖庙为天后宫。天后宫在嵊泗几乎岛岛皆有,多为清朝时所建,其中最古老的是建于南宋绍兴元年(1131)的小洋山天后宫,建筑规模最宏大的是嵊山箱子岙沙滩陈钱山脚的天后宫。天后宫不仅供奉天后娘娘塑像,还有各色船模,渔民称为菩萨船。天后神力无比,渔民祈祷天后娘娘逢凶化吉保平安。
关帝信仰 嵊泗关帝信仰风俗是由江浙闽等沿海渔民和船商传入。渔民崇敬关公的忠诚信义和勇武智慧,关帝信仰习俗反映渔民对忠义道德的呼唤,在与风浪搏斗中求生,寄托希望,祈求平安的心态。小洋山关帝庙为南宋末所建,后改为关圣殿。泗礁关岙原有座关圣宫,民国22年(1933)扩建为关帝殿,供有关公塑像,周仓、关平像站立两旁。渔民不仅将关公尊奉为驱邪避恶的海上保护神,还崇敬关帝为招财进宝的“全能神”。
羊祜信仰 羊祜生于三国文帝曹丕黄初二年(221),羊祜为官清廉正直,勤政惜民,救济贫民乐善好施,正是渔民之所需。渔民将羊祜视为清宫、好官和华陀再世而敬奉神灵。嵊泗羊府宫较大的有嵊山泗洲塘羊府宫和泗礁菜园羊府宫。大殿两侧,供奉有其他小神像。渔民若遇伤病,都到羊府宫求仙丹。
太阴信仰 崇仰太阴,本是温州沿海风俗。清末民初传到嵊泗,主要在壁下安基岛。温州沿海拜太阴,主要是为求子赐嗣,而壁下诸岛拜太阴,主要是为祈求太阴普陀慈航。壁下安基建有太阴宫,左首供奉一尊太阴像,上是一绸制横幅,上书“圣旨奉敕护国陈太阴圣母大德娘娘”。右首供奉天后像。每逢农历三月廿三日天后诞辰和九月初九天后升天日,岛上渔民同时向二尊娘娘像焚香跪拜,祈祷二位娘娘。
渔民菩萨信仰 民国初期,嵊山岛有座张相公庙。相传一渔民因腿疾梦见一人为其治愈,叩向其名,云张先生。后岛民建小宫祭之,从此嵊山岛有了张相公庙,也就产生了嵊泗特定环境下自己的渔民菩萨和渔民菩萨信仰。解放前,海岛缺医少药,人们把“张先生”这个特定的渔民菩萨当作自己除病消灾的庇护神,家有伤病者,挈上一篮净茶净饭,到张相云庙焚香燃烛,祈祷消病驱灾。
泗洲大帝信仰 嵊山岛上的泗洲塘地名,反映岛上渔民的泗洲大帝信仰。泗洲大帝信仰源于公元前668年至公元前512年期间入浙的徐偃王。浙江沿海徐姓的渔民驾舟越洋赴嵊泗,泗洲大帝信仰风俗也随之传入嵊泗诸岛,在嵊山建有泗洲大帝庙堂,作为渔民祈拜大帝的场所,祈求泗洲大帝神灵庇护人寿鱼丰,海陆平安。泗礁青沙也曾有泗洲殿,成为泗礁岛及附近黄龙岛、金鸡山岛等渔户商民奉拜泗洲大帝的集中场所。
祖宗信仰 嵊泗渔民信鬼神,好淫祭,相信祖先神灵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,尊称祖先为“祖宗大人”。海岛祖宗信仰风俗,一种是设立祖宗堂供奉,称为“祖宗香火盏”。另一种是每逢年节做羹饭。新年羹饭和岁尾三十羹饭,皆为祭祖,除此,清明、立夏、端午、七月半、八月十六、冬至都要做羹饭。做完羹饭要焚烧奉送祖先的“信经”,祈祷祖宗显神灵保佑子孙后代顺利太平,顺利发财。
洋山大帝信仰 洋山大帝信仰源出南北朝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二年(588)运粮漕官李讳在小洋山散粮救岛民而自尽的事迹。唐贞观年间,敕封李讳忠武侯王。洋山大帝信仰,原为小洋山所持有,后过往渔舟商船泊舟小洋山时,亦往洋山大帝庙祭拜,遂逐步传播开来。洋山大帝庙建于小洋岛观音北岗下,李讳塑像供奉于大殿正位,上有“海阁澄清”、“忠武侯王”之匾。每逢年节,岛民前往拜祭洋山大帝,祈求永久庇佑。
(责任编辑:admin) |